媒体深度报道|富春江影视科技产教示范区开园 撬动大视听生态系统性跃迁
栏目:媒体报道 发布时间:2025-09-19
分享到:
  一座融合影视、科技、教育与人才的未来之城,在浙江桐庐拔地而起。9月9日,中国桐庐这一由桐庐县委、县政府与浙江华策影视集团联合打造的省级重大建设项目,

  一座融合影视、科技、教育与人才的未来之城,在浙江桐庐拔地而起。9月9日,中国桐庐这一由桐庐县委、县政府与浙江华策影视集团联合打造的省级重大建设项目,是浙江“千项万亿”工程与“146”大视听产业布局中的重要一环,承载着探索“AI赋能 影动全球”的战略使命。

  作为示范区的核心策划者与推动者,华策影视集团创始人、董事长赵依芳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产教融合、职业人才培养是一项面向未来的国家工程,它直接影响人才结构的重塑和文化科技融合的深度发展以及影视产业链条的重构。我们希望以这一平台为支点,撬动一场大视听生态的系统性跃迁。”

  “我们要做的,不仅是盖几栋楼、建几个基地,而是构建一个真正与产业、教育、科技同频共振的系统。”赵依芳直言,当前我国大视听产业面临技术快速更迭与人才供给滞后的挑战,而桐庐产教示范区的使命,正是在于打通“技艺结合”的人才培养链条,将影视创意与AI技术融合,为中国大视听产业的数智化、工业化、国际化升级探索新路。

  开园仪式上,示范区与30余所高校与教育机构共建大视听产业学院,李京盛、穆德远等27位影视领域专家被聘为行业导师。坐落在示范区内的华策影视高级技工学校,目前已开设影视表演与制作、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计算机动画等14个专业,形成“入学即入行、上学即上戏、课堂即片场、作业即作品”的教学体系。赵依芳强调:“我们以项目制教学和产业导师制为核心,邀请行业一线创作者担任导师,真正把课堂搬进产业,把学生带入项目。学生不是在‘实训’,而是在‘出作品’。”

  在实践层面,示范区联合中国国际文化艺术中心、中广联制片专业委员会、中广联演员委员会、中广联造型艺术委员会、中国影视摄影师学会、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等八大国家级行业协会及平台挂牌设立“教育实训合作单位”,实现全产业链协同育人,推动“产业融进校园,学校办在产业中”的教育新范式。赵依芳表示:“我们打造的不只是一个学院,更是一个横贯教育、研发、制作、传播、消费的全产业人才孵化系统。”

  “产教实现更深度融合的关键,在于是否能真正打通‘教’和‘产’的利益链。

  企业和学校不能各干各的,而要共同分享成果。”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副校长郝勇同样表示,示范区的人才培养体系,让学校能和企业共建“订单班”,有意识地去为虚拟制片、数据标注等新兴岗位培养人才,

  让学生一毕业就成为市场上的“熟练工”,打通了教育和产业之间的“最后一公里”。

  9月10日,华策影视高级技工学校开课。在智能剪辑实训工作室,只见20名学生全神贯注地围坐在环形操作台前,屏幕上显示着两种画面:左侧是桐庐的街巷素材,右侧是AI生成的同场景虚拟延展镜头。

  用AI工具修复穿帮镜头,比人工效率提升6倍,大大提升了产业效能。“AIGC不是替代创作者,而是重构创作逻辑,让内容生产更智能、更高效、更具传播力。”华策影视AIGC应用研究院执行院长曹振向记者介绍道。

  2023年,华策设立AIGC应用研究院,自主研发“有风”“国色”两个大模型,并完成国家备案。其中,“有风”大模型已广泛应用于剧本开发、角色设定、镜头规划等前期创意流程,实现从“灵感捕捉”到“剧本输出”的全流程智能辅助,大大提升项目开发效率。“国色”大模型则专注于影视出海场景,支持内容提取、跨语种翻译与目标语言生成,成为华语影视作品走向世界的关键技术工具。

  以技术为支点,华策正探索构建“数智化内容生产”的全链路系统:底层以算力中心为依托,提供高效、安全、可控的模型训练与应用环境;中层围绕剧本生成、虚拟制片、剪辑辅助、特效设计等环节研发智能化工具集;上层则通过真实影视项目实现AIGC场景化落地,构建教学—研发—创作的三位一体实践平台。

  在此基础上,示范区将依托AI技术重塑影视教育体系。例如在AIGC内容创作方面,学生将参与剧本生成、虚拟拍摄等真实项目实践,在人机协同的教学场景中掌握新一代创作逻辑。“未来的创作者,不仅是导演或编剧,更是懂得驾驭算法和模型的内容架构师。”曹振表示,华策正在推动建立“技术+艺术”的课程认证体系,将AI能力纳入影视人才评估标准,推动行业职业技能体系升级。

  “我们为什么选桐庐?因为这里不仅有‘富春山居图’般的山水人文底色、还有政府高效服务与开放心态的支持。这里近邻杭州主城区、高铁直达上海北京横店等,交通区位优势显著。更重要的是,这座城市真正理解文化产业的生长逻辑。”赵依芳坦言,示范区选址桐庐,不是一次单纯的投资行为,而是一种“共建未来产业生态”的战略判断。

  如今,这一判断正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成果。示范区围绕“影视+文旅”“影视+科技”,系统布局多个重点项目。

  在“影视+文旅”方面,依托IP内容与地方文化资源,华策推动内容消费从屏幕走向街区、从影像走入生活。开园当天,《太平年》VR实景文旅等项目同步官宣落地。这部聚焦吴越国“纳土归宋”历史故事的浙产重大历史题材剧,目前已进入后期制作阶段。制片人王燕告诉记者,借助示范区提早布局文旅项目,就是希望能延长影视剧集的引流效应,最终实现“游客停留”和“效益转化”,完成“以影促旅、以旅兴文”的生态闭环。

  “这不仅是一个示范区,更是一种可被复制的治理与发展逻辑。”赵依芳表示,未来5—10年,华策及桐庐产教示范区将持续聚焦三个方向:一是以教育体系创新引领人才结构优化,解决科技驱动下应用型技能人才供给;二是以数智技术重塑产业流程,推动影视工业化生产体系建设;三是以项目孵化+资本引导撬动区域文化产业集群式崛起。“我们希望把这个示范区打造成一个‘中国故事全球表达’的出品集聚平台、一台‘大视听产业跃迁’的发动机。”